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5:42 点击次数:157
9月24日,俄军向日本海派出核潜艇刚好好敲打了日本一番,但没想到过几天就传来坏消息。据参考消息报道,9月27日德国媒体声称,俄军一艘潜艇在地中海受损,还拉响了最高级别警告。
因为燃油漏到舱内,随时有爆炸风险,俄军只能紧急将燃油排入大海。目前具体情况仍是未知,俄国防部也并未对此进行回应。对此西方可高兴坏了,大肆炒作此事,但受损情况是否真这么严重,至今还是个谜。
先看这艘潜艇的底细。被传故障的是俄黑海舰队“新罗西斯克”号,属于“基洛”级柴电潜艇,2015年正式入列,水下能持续潜航45天,水滴形双壳船体让它速度快、噪音低,不仅能对抗敌方舰艇、执行巡逻任务,还可装备能配核弹头的“口径”巡航导弹。
不过俄官方明确表示,这艘潜艇并未参与俄乌战事,今年7月它浮出水面穿过英吉利海峡时,英国海军还全程跟踪,8月才进入地中海。
西方报道时却刻意放大“核能力”,哪怕自己也承认潜艇执行巡逻任务时不太可能携带核武器,依旧用“可携带核武器的潜艇遇险”这类标题大肆渲染,显然是想借“核”字制造恐慌,顺带抹黑俄军装备水平。
展开剩余68%更值得琢磨的是消息来源——只有一个所谓“与俄情报部门和内部人士有联系”的“电报”频道爆料,既没有现场影像,也没有第三方证据支撑。要知道俄海军对潜艇维护有成熟体系,即便真出故障,也不至于连维修零配件和合格人员都没有,船员只能无奈排油。
西方却抓住这个单一信源大做文章,一口咬定潜艇“有爆炸风险”“无法继续航行”,本质是想借这点模糊信息,渲染俄海军后勤跟不上、作战能力下降,削弱俄军此前派核潜艇威慑日本带来的压力。
西方一向爱抹黑俄罗斯,但有一个问题的确不得不思考。不久前普京刚下令未来大力发展核潜艇,连俄罗斯唯一的航母都封存了,现在却传来潜艇受损的消息,难免让人质疑:普京的这一决定真的是正确的吗?
其实要搞清楚,这次出问题的是常规动力的“基洛”级潜艇,和普京重点发展的核潜艇技术路线、维护体系完全不同,不能混为一谈。对俄罗斯来说,当前经济实力有限,航母维护成本极高却难以在实战中发挥核心作用,封存是务实选择。
而核潜艇隐蔽性强、威慑力大,既能在远洋对抗北约,又能以非对称手段保障战略安全,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。哪怕这次“新罗西斯克”号故障是真的,也只是单一装备的偶然问题,不能否定核潜艇战略的合理性——美军潜艇也出过撞山、漏水事故,谁都没法保证装备零故障。
接下来就看俄国防部的态度,如果故障属实,俄军大概率会低调派救援力量处理,避免更多信息泄露;如果是西方造谣,俄官方或许会在合适时机辟谣,反打一场舆论战。但无论结果如何,普京发展核潜艇的战略不会变——对俄而言,这是当下维护国家安全最现实的路径。
说到底,这场“潜艇风波”更像是俄与西方的又一次舆论较量,西方想借故障唱衰俄军,俄罗斯则需在应对危机的同时,坚定推进自身战略。
看到这里,大家不妨聊聊:你觉得“新罗西斯克”号的故障是真的,还是西方的舆论造势?普京封存航母、押注核潜艇的战略,到底靠不靠谱?要是俄军核潜艇真出问题,北约会不会趁机在黑海或地中海搞动作?
发布于:山西省下一篇:没有了